黄土塬的“菜篮子”成为百姓“钱袋子”
黄土塬的“菜篮子”成为百姓“钱袋子”
黄土塬的“菜篮子”成为百姓“钱袋子”中新网(zhōngxīnwǎng)兰州7月8日电 (盘小美 刘正)“这里早晚温差大,很适合种植西兰花。今年我们从山东引进西兰花种苗,连片种植1000亩(mǔ),并配套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设施。”7月初,甘肃崇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海峰带领工人收割(shōugē)、装运成熟的西兰花,据(jù)他介绍,首茬亩产3000斤左右,采收结束后将(jiāng)进行第二茬种植,通过复种实现“一地双收”。
该蔬菜种植基地,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马(zhènmǎ)集村。盛夏时节,西峰区迎来蔬菜产销旺季,什社乡李岭村的(de)西葫芦,肖金镇小寨村的辣椒(làjiāo),米王村的黄瓜(huángguā)、西红柿……黄土塬成了“菜篮子”,田垄间到处是采收的农人、满载蔬菜的货车。
夏日时节,甘肃省庆阳市(qìngyángshì)西峰区后(hòu)官寨镇马集村露地蔬菜种植基地,工人收割西兰花。盘小美 摄
西峰区地处有“陇东粮仓”之称的董志塬腹地,四季分明、土地(tǔdì)肥沃。近年来,当地依托地理优势,以“设施(shèshī)农业为主、露地种植为辅”的种植模式,通过抓点带面、科技支撑等举措,推动蔬菜产业(chǎnyè)规模化、品质化发展,让“菜篮子”真正(zhēnzhèng)成为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。
当马集村的(de)西兰花采收之际,肖金镇的设施辣椒产业也迎来采收旺季。连日来,芮岭村设施辣椒种植基地里,翠绿的辣椒挂满枝头,工人们忙着采摘、分拣。一袋袋鲜椒被运至肖金辣椒集散中心(jísànzhōngxīn),称重(chēngzhòng)打包后,将销往城区及陕西、四川等(děng)地市场。
“从目前长势看,预计(yùjì)棚均产量在7000斤,总产值80万元左右。在基地(jīdì)带动下,全村20多户民众(mínzhòng)发展蔬菜产业,目前全村各类蔬菜大棚达270多座。”芮岭村党总支书记芮志友说。
图为西峰区肖金镇芮岭村设施辣椒种植基地工人(gōngrén)采摘辣椒。盘小美(pánxiǎoměi) 摄
作为当地蔬菜产业的主产区(zhǔchǎnqū),今年肖金镇(xiàojīnzhèn)以“分散种植、集中销售(xiāoshòu)”模式规模化发展(fāzhǎn)辣椒产业,在芮岭、小寨、李城等村打造设施蔬菜基地,配套建设辣椒集散交易中心、冷链仓储服务点等设施,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、市场信息等一站式服务。
“目前全镇(quánzhèn)共建成设施辣椒种植基地10个,钢架棚(péng)1460个,设施辣椒与露地辣椒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(yǐshàng),主要有陇椒、螺丝椒、线椒等品种。”肖金镇(xiàojīnzhèn)副镇长田飞介绍说,预计棚均收入7000元以上,同时带动2000人在基地务工。
近年来,西峰区持续深耕蔬菜产业,采取“企业(qǐyè)+基地+农户”“合作社(hézuòshè)+农户”等模式建设商品化蔬菜基地,引导经营主体(zhǔtǐ)通过务工就业、订单种植、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农户稳定增收。今年全区建成千亩(qiānmǔ)蔬菜基地2处、百亩设施基地11处,新建钢架(gāngjià)大棚1500座,总量达4000座以上。
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良种良技支撑。在肖金镇设施蔬菜基地(shūcàijīdì)种植户胡万平的大(dà)棚里,黄瓜、豆角等蔬菜绿意盎然,刚采摘的荷兰水果黄瓜整齐码放,即将销往(xiāowǎng)市区果蔬店。
图为(túwèi)俯瞰西峰区肖金设施蔬菜基地。盘小美 摄
胡万平种植蔬菜已有6年,今年4月他经市场考察并请教农技专家后,从(cóng)山东(shāndōng)引进2棚荷兰水果黄瓜(huángguā)试种(shìzhòng),种植中施用有机肥并配套滴灌(dīguàn)、防虫网等设施。这批黄瓜5月底上市后,因甜度高、口感好,批发价每斤最低2元,2棚总收益3.5万元,较传统绿黄瓜增效5000元以上。
“这(zhè)两年政府常开展技术培训,组织农技专家到基地推广新品种、传授种植技术。”胡万平说,目前他种植38棚蔬菜(shūcài)(shūcài),预计年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50万元,下一步计划扩大新品种黄瓜种植规模,继续引进蔬菜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管理(guǎnlǐ)技术,推进机械化种植应用,以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种植效益。
如今在西峰区,越来越多种植户尝到了新品种、新技术(jìshù)的甜头。为推动产业提质(tízhì)增效(zēngxiào),今年该区成功引进苏椒、沃隆102辣椒、美青(měiqīng)70西兰花等(děng)9个蔬菜新品种,推广大棚多层覆盖早熟栽培等3项新模式,开展豆角品比试验、温室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示范。通过品种更新、模式创新、技术优化,实现了产品提早(tízǎo)上市、品质效益双提升。
通过基地建设、示范带动、科技支撑等(děng)系列“组合拳(zǔhéquán)”,西峰区蔬菜产业实现量质齐升。今年上半年,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.12万亩,产量(chǎnliàng)10.6万吨,实现产值4.3亿元。(完)
中新网(zhōngxīnwǎng)兰州7月8日电 (盘小美 刘正)“这里早晚温差大,很适合种植西兰花。今年我们从山东引进西兰花种苗,连片种植1000亩(mǔ),并配套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设施。”7月初,甘肃崇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海峰带领工人收割(shōugē)、装运成熟的西兰花,据(jù)他介绍,首茬亩产3000斤左右,采收结束后将(jiāng)进行第二茬种植,通过复种实现“一地双收”。
该蔬菜种植基地,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马(zhènmǎ)集村。盛夏时节,西峰区迎来蔬菜产销旺季,什社乡李岭村的(de)西葫芦,肖金镇小寨村的辣椒(làjiāo),米王村的黄瓜(huángguā)、西红柿……黄土塬成了“菜篮子”,田垄间到处是采收的农人、满载蔬菜的货车。
夏日时节,甘肃省庆阳市(qìngyángshì)西峰区后(hòu)官寨镇马集村露地蔬菜种植基地,工人收割西兰花。盘小美 摄
西峰区地处有“陇东粮仓”之称的董志塬腹地,四季分明、土地(tǔdì)肥沃。近年来,当地依托地理优势,以“设施(shèshī)农业为主、露地种植为辅”的种植模式,通过抓点带面、科技支撑等举措,推动蔬菜产业(chǎnyè)规模化、品质化发展,让“菜篮子”真正(zhēnzhèng)成为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。
当马集村的(de)西兰花采收之际,肖金镇的设施辣椒产业也迎来采收旺季。连日来,芮岭村设施辣椒种植基地里,翠绿的辣椒挂满枝头,工人们忙着采摘、分拣。一袋袋鲜椒被运至肖金辣椒集散中心(jísànzhōngxīn),称重(chēngzhòng)打包后,将销往城区及陕西、四川等(děng)地市场。
“从目前长势看,预计(yùjì)棚均产量在7000斤,总产值80万元左右。在基地(jīdì)带动下,全村20多户民众(mínzhòng)发展蔬菜产业,目前全村各类蔬菜大棚达270多座。”芮岭村党总支书记芮志友说。
图为西峰区肖金镇芮岭村设施辣椒种植基地工人(gōngrén)采摘辣椒。盘小美(pánxiǎoměi) 摄
作为当地蔬菜产业的主产区(zhǔchǎnqū),今年肖金镇(xiàojīnzhèn)以“分散种植、集中销售(xiāoshòu)”模式规模化发展(fāzhǎn)辣椒产业,在芮岭、小寨、李城等村打造设施蔬菜基地,配套建设辣椒集散交易中心、冷链仓储服务点等设施,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、市场信息等一站式服务。
“目前全镇(quánzhèn)共建成设施辣椒种植基地10个,钢架棚(péng)1460个,设施辣椒与露地辣椒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(yǐshàng),主要有陇椒、螺丝椒、线椒等品种。”肖金镇(xiàojīnzhèn)副镇长田飞介绍说,预计棚均收入7000元以上,同时带动2000人在基地务工。
近年来,西峰区持续深耕蔬菜产业,采取“企业(qǐyè)+基地+农户”“合作社(hézuòshè)+农户”等模式建设商品化蔬菜基地,引导经营主体(zhǔtǐ)通过务工就业、订单种植、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农户稳定增收。今年全区建成千亩(qiānmǔ)蔬菜基地2处、百亩设施基地11处,新建钢架(gāngjià)大棚1500座,总量达4000座以上。
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良种良技支撑。在肖金镇设施蔬菜基地(shūcàijīdì)种植户胡万平的大(dà)棚里,黄瓜、豆角等蔬菜绿意盎然,刚采摘的荷兰水果黄瓜整齐码放,即将销往(xiāowǎng)市区果蔬店。
图为(túwèi)俯瞰西峰区肖金设施蔬菜基地。盘小美 摄
胡万平种植蔬菜已有6年,今年4月他经市场考察并请教农技专家后,从(cóng)山东(shāndōng)引进2棚荷兰水果黄瓜(huángguā)试种(shìzhòng),种植中施用有机肥并配套滴灌(dīguàn)、防虫网等设施。这批黄瓜5月底上市后,因甜度高、口感好,批发价每斤最低2元,2棚总收益3.5万元,较传统绿黄瓜增效5000元以上。
“这(zhè)两年政府常开展技术培训,组织农技专家到基地推广新品种、传授种植技术。”胡万平说,目前他种植38棚蔬菜(shūcài)(shūcài),预计年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50万元,下一步计划扩大新品种黄瓜种植规模,继续引进蔬菜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管理(guǎnlǐ)技术,推进机械化种植应用,以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种植效益。
如今在西峰区,越来越多种植户尝到了新品种、新技术(jìshù)的甜头。为推动产业提质(tízhì)增效(zēngxiào),今年该区成功引进苏椒、沃隆102辣椒、美青(měiqīng)70西兰花等(děng)9个蔬菜新品种,推广大棚多层覆盖早熟栽培等3项新模式,开展豆角品比试验、温室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示范。通过品种更新、模式创新、技术优化,实现了产品提早(tízǎo)上市、品质效益双提升。
通过基地建设、示范带动、科技支撑等(děng)系列“组合拳(zǔhéquán)”,西峰区蔬菜产业实现量质齐升。今年上半年,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.12万亩,产量(chǎnliàng)10.6万吨,实现产值4.3亿元。(完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